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党建引领> 工会工作> 业务领域> 加入我们
业务领域
首页 > 业务领域 > 施工类

博鳌零碳示范区项目

日期:2024-12-10

博鳌零碳示范区实施8大类18个项目,紧扣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绿色化3个核心减碳领域,按照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思路和整体零碳、多维度对标国际一流形成示范的定位,结合节能降碳减碳,打造零碳的思路,还开展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利用、运营智慧化、园林景观生态化、新型电力系统等5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截止7月28日,创建方案确定的18个项目的改造建设工作已完成,具体情况是:

1.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

(1)东屿岛生态岸线改造与修复项目。乐美湖红树林生境具有净化水质、生物栖息的作用,更是固碳能力强、可将碳长期固存于土壤中的重要蓝碳生态系统。采取联通内外水体、增设太阳能曝气装置等措施改善水质,促进红树林生长,并为多鳞蟢、黄吻棱鳀、斜肋齿蜷、绿紫蛤等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吸引了白鹭等鸟类驻足林间水岸。建设椰林聚落驿站,造型灵感源于海南传统斗笠,布局参考传统古村落,仿佛从椰林中自然生长而出。驿站应用高性能、环保的竹钢等自然材料作为骨架,建筑形态可以促进空气流通与降温,顶部覆盖1518块光伏板,收集转化太阳能供给园林照明,降低使用能耗与碳排放。

(2)岛内林地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项目。坚持“低干扰、重循环、低维护”的绿色理念,建设循环花园、乡野花园、西部栈道等节点。其中循环花园在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材料和再生材料,将废弃混凝土、废旧木桩、本地石块、建筑渣土等材料循环利用于地面铺装、景观小品、石笼座椅、地形塑造等内容,并建设雨水花园,布设太阳能庭院灯和科普标识,倡导低碳生活。西部栈道是环岛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栈道长约2.2公里,宽2.4米,全线采用高性能的绿色环保材料竹木铺设,应用乡土植物修复岸线坡面,营造融于自然之中的栈道;乡野花园以草坪绿地为主,应用环保材料、利用废弃材料建设步道及休憩平台,充分发挥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功能,满足日常活动与会议期间户外外交场地功能。

(3)远洋大道景观提升与功能完善项目。对现有道路绿化进行提升,并结合岛内慢行系统建设生态绿道。规模为总长度2.5km,包含道路现有人行道道绿化带及路侧绿化带的景观提升,面积约8.3公顷。补充开花植物,四季有景,营造多彩林荫路,布置行人友好的休憩设施,引导绿色出行,鼓励低碳生活。

2.建筑绿色化改造

(4)新闻中心改造项目。项目建筑面积约4300平米,是年会期间媒体工作者临时办公、演播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其改造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能源自供给”的设计原则。被动式技术方面,采用了自然通风,屋面隔热和遮阳百叶,保证了室内舒适度,降低了空调负荷。主动式技术方面,采用了高效能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综合性能系数IPLV(C)达到8.8以上。能源自供给方面,采用了屋顶光伏,与建筑遮阳结合的立面光伏以及广场光伏地砖以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其中屋顶光伏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1.4%,另外,游船码头还设置了6台花朵风机收集风能。此外,新闻中心还运用了光储直柔技术,构建了先进的直流互济模式,示范区所采用的直流母线互联技术可减少配电改造增容量约30%,配备的全钒液流长时储能电池使得充放电次数较传统锂电池提升了接近4倍,实现了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实施改造后,达到“零能耗”建筑水平。

(5)东屿岛大酒店。项目建筑面积为62840平米,是“博鳌亚洲论坛”官方指定接待且具有世界高水准的度假会议酒店,其改造遵循“轻形态,重性能”的设计原则,不明显改变建筑整体形象,而是通过全方位绿色建筑技术的支持,实现建筑节能降碳的目标。酒店通过更换气密性等级更高的户门和公区电动平开门,减少室外热量流入,同时,通过采用高效磁悬浮变频冷水机组,有效降低空调能耗。酒店屋面合理设置光伏发电系统,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余电上网。客房中设置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改善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可有效避免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能量损失。此外,本次改造增设了智能灯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与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客房系统和无人智慧酒店系统,通过智慧化手段监测和降低建筑能耗。实施改造后,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水平。

(6)亚洲论坛大酒店及会议中心。项目建筑面积为91677.3平米,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具有会议、办公、酒店、餐饮、商业等多种性质,本次改造围绕绿色节能的关键要素,从围护结构、设备设施、智慧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个板块进行提升,完善使用功能,提升能效。在围护结构提升方面,通过更换双层中空Low-e门窗、屋面隔热改造和增设遮阳措施的手段,提高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舒适性,降低了空调能耗。在设备设施提升方面,采用了LED节能灯具、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高能效磁悬浮变频机组和水蓄冷系统,在降低建筑整体设备耗能的同时可利用水蓄冷系统作为柔性负载,实现削峰填谷。在智慧化提升方面,增设了智能灯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与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客房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利用智慧化手段监测并降低运行能耗。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方面,采用屋顶光伏和光伏栏板、光伏玻璃采光顶等建筑光伏一体化形式,可有效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并改善室内热舒适性。

3.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

(7)“岛内建构筑物分布式光伏发电”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在岛内新闻中心、东屿岛大酒店、停车场等可利用屋顶、空地面积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岛内采用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覆盖4176.22kWp屋面光伏、711.81kWp车棚光伏、217.42kWp光伏幕墙、光伏地砖等建筑构建光伏。

(8)储能系统及岛外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岛外农光互补发电板块占地面积330亩,包括一座10kV开关站、光伏发电设施以及农业大棚三大项目。室外配电装置区布置有无功补偿装置、站用变以及5MW/10MWh的储能设施,储能系统采用水冷设计,与传统的储能系统相比,水冷储能系统具有转换效率高、电池包安全性能高、系统能量密度高、占地面积少的特点。光伏发电场区采用高效的550Wp单晶硅光伏组件,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1.2%,本项目总装机容量19.998MWp,共安装光伏组件36360块,组件采用10°倾角布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本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发电模式,通过2回10kV线路送至110kV福田站。光伏电站每年能为东屿岛提供2485.42万kWh的绿电,为东屿岛的零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农业大棚板块共分为哥特式温室大棚区、锯齿形温室大棚区、圆拱形温室大棚区以及农光体验区。哥特式大棚充分契合海南气候特点,通过肩高4.5米,拱高3.2米,具备足够高度的哥特式温室工程设计,实现良好自然通风及布能。哥特式大棚通过精准的滴灌系统、联动的环境控制、智慧作物管理、全自动设施设备等,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农业大棚的建成投产,每年能为东屿岛提供近600吨的绿色有机瓜果蔬菜,是落实保供应、稳菜价、菜篮子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

4.固废资源化处理改造

(9)垃圾收运设施改造项目。对东屿岛上各类固体废弃物实行全面分类投入、收集与运输;对收集房进行密闭化改造,维护更新转运设备,增加臭气处理设施以及降噪设备,改善收集房功能与环境,实现分类收集与运输的要求。

(10)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将东屿岛内产生的园林绿化垃圾、厨余垃圾以及龙潭村及附近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等集中收运,通过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集中资源化处理。处理设施日设计规模9吨/天,采用堆肥处理工艺,选用智能控制一体化发酵仓,对发酵温度、氧气和水分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和反馈调节,一方面降低了发酵过程的能耗,另一方面保证有机废弃物处于好氧状态,抑制恶臭和温室气体的产生。堆肥产生的“有机肥土壤”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实现可堆肥有机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

5.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

(11)高品质供水改造项目。增设直饮水器具,采用国产先进超滤工艺和专利产品,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保留矿物质等有益元素,提高出水口感,打造示范区绿色低碳高品质供水服务体系,改变瓶装水无节制消耗的现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2)室外环境雨水利用及海绵化改造项目。亚论广场海绵化改造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超抗堵、高透水、高防滑、高强度、耐久性特点的8cm厚通体硅砂砖铺砌而成,可实现初期雨水的过滤、渗透和净化,东屿茶吧道路海绵化改造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强度现浇砂基透水路面,满足透水速度快、过滤性能好以及抗堵塞性能强等性能要求的同时兼具一定的弹性,提升步行舒适感体验感。硅砂蜂巢雨水调蓄池,采用硅砂蜂巢储水自净化池,仿生人体过滤器官“肾单元显微结构”,将雨水经多级净化后就地灌溉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利用“低能耗、减碳排、自净化、长保鲜”。

6.交通绿色化改造

(13)岛内绿色交通场地建设项目。建设绿色智慧停车场,铺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安装太阳能光伏,实现100%比例配建充电桩,依托柔性充电桩对岛内用电进行柔性调节,实现了车辆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互联,平衡高峰用电与新能源车辆用电。

(14)岛外绿色交通接驳场站建设项目。对东屿岛外游客中心(南侧接驳点)和“博鳌亚洲风情广场停车场”(北侧接驳点)进行地面绿色化和智慧化改造,作为上岛的接驳场站,用于燃油车的停放和换乘。

(15)交通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对东屿岛上主要车行道、步行道和建筑广场周边灯杆进行智慧化改造,建设集光伏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灯杆,实现“多杆合一”,同时配套智慧综合灯杆管理控制模块,实现智慧综合灯杆的智慧监测和控制。

7.运营智慧化

(16)CIM+可视化零碳管理系统。集成地理信息,建筑信息和物联网信息的智慧管理平台,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底座”实现博鳌零碳示范区的数字孪生,通过零碳运行管理系统接入光伏系统,建筑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岛内碳排放的自动化监测,核算和控制,同步接入交通管理系统,酒店客房控制系统和会议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17)碳监测终端设备建设项目。按照碳排监测、替碳监测建设碳监测终端设备,分别建立数据管理节点,与碳监测及管理系统建立数据接口,实现零碳示范区的全域碳数据监测,规模覆盖全岛。

8.东屿岛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

(18)博鳌东屿岛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岛外农光互补发电项目配套电网工程、东屿岛内分布式光伏并网工程、数字电网升级工程、充电桩配套电力工程、柔性充电示范站、新型电力系统先进技术集成展厅等项目。采用了高可靠的“双环网”电网结构和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即使同时发生多处故障也能保障可靠供电,并毫秒级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自愈;光储充柔性充电示范站利用液冷技术,最快能让车辆在10分钟内充满电,为当前行业最高水平;通过采用数字配电网先进技术,支撑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和用户可靠接入和全额消纳,并以绿电交易为补充,确保岛内所有用电均为新能源电力,实现全岛用能零碳排放;全面采用无人机巡视、光纤实时测温、新型电缆熔接技术等新技术、新设备,是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先进技术应用的集中体现。

已完工的18个项目可实现减碳(含抵消措施)11617.7吨/年,达到现状示范区碳排放量13436吨/年的86.4%,实现年供应清洁电力2257万度,取得显著成效。剩余岛外农光互补项目二期预计2023年底完成,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达到零碳试运行的目标。

地址:琼海市爱华东路19号

电话:0898-62824001

邮箱:62824001@163.com

琼ICP备2024048258号-1